Cloud Zoom small image
    国产【一江春水向东流】,2张

    国产【一江春水向东流】,2张

    价格   22.00
    当前销售数量: 0
     折扣:5折
    本单还可以继续购买
    数量: 库存 100
    • 详情
    • 特别提示
    • 评价

    内容简介

    《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述了素芬是一个纱厂的女工,与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妻,抗日战争爆发,张忠良参加了救护队,素芬则带着婆婆和孩子逃到乡下。离乱中,张忠良与素芬分别,历尽千辛万苦,后来张忠良辗转到了重庆,碰到旧相识现成为交际花的王丽珍。在王丽珍的引诱下,张忠良很快投怀送抱、而他渐渐走向堕落。抗战胜利,张忠良和王丽珍来到上海何文霞的家。没想到,素芬恰好在何家当女佣。当素芬发现与王丽珍在一起的男人竟是自己的丈夫,伤心地逃出何家。张忠良方寸大乱,王丽珍逼张忠良与素芬离婚。对此,张忠良左右为难,最后,受尽侮辱的素芬在绝望中投江自杀。


    蔡楚生:
    1926年,与人合作编写了滑稽短片《呆运》,这是其对电影最初的尝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因受迫害而只身潜来上海,进入华剧影片公司干勤杂工,也搭布景、写字幕、当剧务,后升任副导演。1928年,在《新银星》上发表杂文《水银灯下之奇女子》,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1929年参加明星影片公司,担任郑正秋的助手,拍摄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等影片。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1932年,独立编导了影片《南国之春》,情致缠绵,笔触纤细,但对电影形式的把握尚显幼稚。1933年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以后,相继编导了《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优秀影片。其中《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影展中,获得了荣誉奖。1936年,加入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抗战期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37年11月赴香港继续开展抗战电影工作。1938年任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1940年编导《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两片,后蛰居香港。1944年到达重庆,任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抗战胜利后,和阳翰笙等奉周恩来的指示,回到上海建立进步的电影基地,1946年6月和郑君里等组织联华影艺社。1947年该社和昆仑电影公司合并,成立昆仑影业公司,并任该公司的主要编导,同年和郑君里联合编导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去香港,任南国影业公司第一部影片《珠江泪》监制人。1949年5月赴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当选为第一届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1957年,任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1958年,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影片《南海潮》(上集),依然保持了其早期作品的艺术特色。1963年,与陈残云等合编《南海潮》上集等。1965年,连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

    郑君里:
    1929年加入南国社,演出《莎乐美》等话剧。1932年任联华影业公司演员,在《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著名影片中饰演角色。1946年,他加入昆仑影业公司,与蔡楚生合作导演了影史经典《一江春水向东流》。次年,又执导另一部经典之作《乌鸦与麻雀》。建国后,他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宋景诗》,《我们夫妇之间》,《聂耳》等。郑君里同时还注重理论的研究。1943年与章泯合作翻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养》第一部。解放后,出版的论著还有《画外音》等。

    白杨:
    1931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成为该所年龄最小的学员。翌年,在侯曜编导的影片《故宫新怨》中扮演小丫头,从此踏上演艺生涯。1934年起,先后在中国旅行剧社、中国舞台协会等表演团体担任演员,参加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等进步话剧的演出。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与赵丹联袂主演《十字街头》,是其成名作。后主演《神秘之花》、《社会之花》等影片。1937年与欧阳予倩、蔡楚生等一同当选为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电影分会常务委员,并身体力行,与陈白尘、沈浮等人组成“影人剧团”,深入大后方,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在重庆进入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和《青年中国》等抗战影片的拍摄。1942年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主演了一批在当时轰动山城的优秀话剧,如《屈原》、《天国春秋》、《复活》、《雷雨》、《日出》、《万世师表》等,被誉为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先在“中电”拍摄了《还乡日记》和《乘龙快婿》两部喜剧片。后加入昆仑影业公司,相继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和《新闺怨》。1948年去香港,主演了《山河泪》和《火葬》。建国后,主演《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姬》、《冬梅》等影片,演艺上达到了新的高峰。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评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活动,《祝福》和《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被评为最佳演员。同年,《祝福》获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著有《电影表演探索》等。

    陶金:
    1935年参加中国旅行剧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雷雨》、《日出》等剧目。1936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黄浦江边》、《女学同》、《杨柳村》等影片。后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实验剧团。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剧四队,辗转武汉、重庆等地演出话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自由魂》等。1942年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先后主演《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影片。抗战胜利后入昆仑影业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及《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片。1948年去香港,先后在永华、长城等影业公司主演《山河泪》、《火葬》、《海誓》、《血海仇》等影片,并在大光明影业公司自编、自导、自演影片《诗礼传家》。1951年回上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参加拍摄《斩断魔爪》、《宋景诗》等影片。1956年后转任导演。1962年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先后导演戏曲片《十五贯》、《西园记》;故事片《护士日记》、《斗鲨》等。曾任中国影协第二至四届理事、影协广东分会副主席、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席等。

    吴茵:
    1934年,参加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新女性》的拍摄,从此步入电影生涯。之后,曾在上海明星、天一、电通、联华电影公司做特邀演员,参加拍摄《都市风光》等影片。1936年,进明星二厂为基本演员,参加拍摄了《十字街头》、《清明时节》、《压岁钱》、《社会之花》等影片十余部。抗战爆发后,加入上海影人剧团,作为影人剧团姐妹中的老大姐,团结全体同志对干扰抗敌宣传的当地军阀进行了斗争。后加入中华剧艺社任演员,这期间,拍摄的主要影片有《火的洗礼》、《青年中国》、《塞上风云》和《遥远的爱》等。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参加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影片。建国后,曾先后参加了影片《宋景诗》、《今天我休息》、《家庭问题》以及80年代的《这不是误会》等影片的演出。

    舒绣文:
    1933年从影,先后在艺华、明星等影片公司摄制的《民族生存》、《热血忠魂》、《夜来香》、《新旧上海》、《清明时节》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37年后在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保卫我们的土地》,后在《塞上风云》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38年后在重庆任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演员。先后演出《中国万岁》、《雾重庆》、《虎符》、《棠棣之花》、《天国春秋》等话剧。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去香港,主演《野火春风》、《恋爱之道》等影片。1949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主演《女司机》等影片。同时担任《乡村女教师》等译制片的配音。1957年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主演《北京人》、《关汉卿》、《伊索》、《骆驼祥子》等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