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纪事》 分类: 中国电影 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联合摄制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出品发行
顾 问:金冲及
策 划:李建、廖心文、熊华源、安建设
编 导:王一岩
解 说:齐克建
制片主任:王云龙
总 监 制:赵化勇
监 制:张建华
出 品 人:李春武
内容简介
十月一日国庆节,是中国人民心中重要节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记录着共和国的辉煌,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大型文献纪录影片《国庆纪事》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为载体,通过对国庆节当天发生的相关事件的详尽描述和对天安门广场国庆典礼的着意展示,以客观的真实性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了艰辛和坎坷,创造了富强和美好;讴歌了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恢弘主题。
本片荣获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纪录片奖 中宣部特别推荐向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献礼
从开国大典,到国庆节的确定;从光辉的十周年,到经历曲折的困难时期;从不幸遭遇“文革”的二十周年,到欢庆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从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三十五周年,到迈向新世纪的1999年,每一次国庆典礼,都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记录着共和国建设的辉煌。
紧紧围绕“国庆”这一节日,通过散点描述的方式,讲述国庆典礼的前前后后,以及“十一”背后的故事。城楼上下情景交融,内政外交纵横交叉;前尘后事相互呼应,左右相关流连顾盼。
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资料宝库中,寻觅历史的真实。以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资料。在国庆典礼的不断重复中,发现第一次国庆典礼呈现的惊人变化。
1950年,国际间谍企图炮轰天安门、杀害毛泽东。国家安全部机密档案和有关人员的回忆,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的真实片断。
1976年国庆座谈会,新闻电影工作者拍摄下“四人帮”参加会议的镜头。但几天之后,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这段刚刚洗印出来的电影胶片只好封存片库。镜头中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镇定自若与“四人帮”的踌躇满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逐年记录了天安门广场的变迁。在众所周知的开国大典的妆点、国庆十周年的扩建之外,《国庆纪事》特别呈现了一些细节的变化。如,金水桥前的华表和石狮子,用人力进行了移动;天安门两侧的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被忍痛拆除,以确保国庆阅兵和游行的顺利进行。
三十五周年庆典中,邓小平阅兵的风采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欢呼。“联产承包”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游行队伍中,人们喜笑颜开。
浓缩1999年国庆盛典精华,强烈感受民富国强的新时代。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中华民族富强的铁壁铜墙;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新中国兴旺发达的可靠保障。
作为90分钟长度的文献记录片,本片在创作上追求影院记录片的艺术效果,对十几次国庆典礼进行提炼和编排,力图使观众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对共和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历程形成强烈的时间跨度感。影片紧紧围绕国庆这一节日,通过散点描述的方式,讲述国庆典礼的前前后后,以及“十一”背后的故事。城楼上下情景交融,内政外交纵横交叉;前尘后事相互呼应,左右相关留恋顾盼。通过真实感人的细节,唤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记忆,加深人们对共和国光辉历程的理解。
影片还摆脱了以往记录片电影音乐配解说的手法,大量使用历史素材原声,尽可能地让观众直接感受来自原始素材的魅力。
片 名 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
系 列 名
影片主题词 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视察长江,黄河,密云水库,南京郊区,广东秧田,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武汉科技大会,共青团九大代表,武汉东湖,八届二中全会,井冈山,第一届人代会,杭州西湖,少数民族,北戴河,《东方红》剧组,纺织工业,钢铁工业,海军
主 题 分 类 党和国家领导人
人 物
编 导 王永宏
摄 影 新影摄影队
长 度
色 别 黑白
出 品 年 1978
拍 摄 单 位 新影
内 容 简 介
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使我们浮想联翩。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和我们一起在举行了开国大典。毛主席高瞻远瞩,率领亿万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毛主席视察长江、黄河和许多水利工程。毛主席风尘仆仆走访全国各地的农村、工厂,时刻把人民的生活以及子孙万代的利益挂在心上。毛主席到军舰视察、检阅部队的军事表演,激发了全军的斗志。毛主席亲切接见科学家,勉励他们发展科学事业。毛主席花费心血浇灌的文艺百花,鲜艳夺目。毛主席登高山、望大地,大地的一草一木都装在他宽阔的胸怀里,毛主席和祖国锦绣河山永远在一起,毛主席和广大群众时刻保持密切联系。毛主席,您和各族人民心连心,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您的丰功伟绩。